焦点关注:被质疑用力过猛,他不累吗?
果不其然,苏有朋被吐槽了。
理由不外乎是太用力,不松弛,给人以压迫感……
【资料图】
看《披荆斩棘》当下也能预料到这类质疑。
说白了,苏有朋就是个卷王,生怕这次考试不好,事事紧张;
好在是被丢进了一个比一个躺的氛围里,倒也绷出了一种喜感。
初舞台,他反复强调着:我们不能干人事其他节目做过的事儿。
为了充实《霍元甲》的表演,他率先扔出了一摞方案——
首先,加剧情。
“妇人带着小孩子出场,被一枪打死,我们英雄联盟从天而降……”
听得王大陆这眼睛都比嘴巴存在感强了:
哥,你说的很好!但我们在上声乐课哦。
休息期间,哥也就舞台效果持续输出:
我们先一个回旋踢,再一个拔地而起,咻咻咻,啪啪啪,飞檐走壁之间,一脚踢三个……
知名男演员就地献上表演:失去母亲的孩子哇得一声哭出来……
再加上捧心扑地的肢体动作,整得明明白白……
怕导演组不能理解,苏有朋还在讨论会上完整演示了一遍。
可惜,只得到了不能实现的遗憾答复。
哥,emo了。
想想现下崇尚什么?是毫不费劲、云淡风轻的躺平哲学……
再看苏有朋,从某个角度来说,的确是过分执着,姿态不够松弛——
他带队每天练到凌晨三四点,为了练个火把舞,木头断了两根;
自己没参与的表演,他也一字一句主动抠歌词,让队友倍感压力,被说是最严教导主任;
后来呢,为了表演效果,再次临危受命,扛下了一部分导演工作;
哥认真对待一切,包括掰手腕,嗯……
你能想象,他睡着了都惦记着练习么?
说梦话暴露一切啊。
比起什么严厉立人设,不如说他就像个必须拿满分的好学生。
苏有朋最特别的,也恰好是这个走完一圈的前半生——
从当好那个乖乖虎,到决心反抗人设;
如今好像又回到了好学生的样子,但熟悉的人都不知道:真的不同了。
01
都说出名要趁早,苏有朋走红那会儿才十五六岁。
高中同学看着他一步步走红,从台湾省冲到全亚洲,有人并不会避讳那点子小心思:
我看你长得还蛮普通的,怎么能火啊?
别问,问就是学霸身份的加持。
1988年,小虎队的创始人宋文善正在和工作人员一同筛选简历,一眼就看中了他的学历那栏——
建国中学。
搁现在,相当于北京的人大附中。
尖子生都铆足了劲往里冲,苏有朋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
甄选现场,苏有朋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穿着一身卡其色制服,坐在角落里安静看书。
与众不同的气质,一下就打动了制作人。
……一些在机场看书的艺人,是不是就想营造出这种感觉啊?
一个好学生的人生轨迹,彻底迎来了转折。
不同于武艺担当吴奇隆和舞蹈担当陈志朋,从没学过唱跳的苏有朋,在团队里总是拖后腿的那个。
好在,温润气质加上学霸少年的属性加持,他还是独一无二的“乖乖虎”。
小虎队红得很快,也很广。
他们在台湾开万人马拉松签售会,还没开场就来了几万人。出了两张专辑,销量接近1500万张。
但当下的苏有朋是分裂的,一边享受盛誉加身,一边被光环压着喘不过气。
一年时间,满大街广告,30多场演唱会,1部电影,7张专辑待发行。
跳舞他不擅长,训练像是在处极刑;学习无法专注,还感受到了同辈的敌意。
最可怕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眼光。
有一次,苏有朋结束排练,十点多准备打车回家,过路人看见他便丢下一句质疑:
你不是乖乖虎吗?怎么这个点还在外面?
更具象化的高压,是那场被镜头记录的高考。
普通学生尚且会紧张得睡不着,他是在一众媒体的长枪短炮下完成考卷的。
众目睽睽之下,“乖乖虎”顶住了。
1991年,以全台湾理工科排名第五的成绩,考上了台湾省排名第一的台湾大学,选择了当时最热门、分最高的机械系。
看似爽文的结果,却在大四的休学后,戛然而止。
很多年后,苏有朋给出了解释:
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机械系,但转系无果;
家里恰逢变故,爸爸投资失败,要靠他养家。
我却感觉,不论是外力作用,还是主动决定,这都称得上一次壮士断腕。
此前的苏有朋在舞台和学校之间摇摇欲坠,走钢索罢了。
当时电视里播着一部电视剧《谁杀了大明星》,还是高中生的苏有朋在周记里写着:
“谁杀了大明星,我要去死,我要让你们知道社会压力、歌迷关心,全部都是压力,我看见歌迷寄来的鼓励的话,是一记记的天打雷劈,可以打死我、压死我。”
高中成绩一落千丈,请假一年专心备考,最终考上顶尖院校。
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
万一考砸了,妈妈会指着苏有朋告诉孩子,那就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乖虎。
终于,休学之后,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了。
翻看所有台湾报纸的娱乐版头条,都是骂他的新闻。
二十岁出头的苏有朋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但苏有朋还是那个“好孩子”。
好孩子的反抗,也并不只有自我放逐。
外界骂声一片,小虎队又因成员入伍而解散,他只是尽快踏上了偶像歌手的转型之路。
现在回头看,我们当然知道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但当时的他,有且仅有一颗重新归零的决心。
这么多年,他似乎已经尝遍了各种可以走的路。
从1997年开拍的《还珠格格》起,他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摇身一变,成了单集片酬一万美金的当红炸子鸡。
和现在的208万对比就那么一点,但2004年的一万美金,足以让康熙两人啧啧称奇。
可这位非科班出身的演员,还想着把演艺路走穿。
电影《风声》成了很多演员的封神之作,同样是苏有朋的。
他一改往日的帅气阳光形象,演起了阴阳怪气的“娘娘腔”。
不止有阴柔,还有面对审讯时的惶恐挣扎。
拿下百花男配,实至名归。
演而优则导,40岁的他又成了最佳新人导演。
拍的正是那部面试了整个娱乐圈的适龄演员的《左耳》。
看着大跨越,其实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
做演员,从零开始、每天自我检讨;
做导演,愿意重回大学、积累知识;
录综艺,为了一分钟舞台提前三个月减肥练舞。
转型,尝试,居安思危。
很多场合,都能听到他的抗拒,对乖乖虎,或是对奶油小生。
他想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苏有朋。
因为,“美梦成真只是这段故事的开头”。
所以,苏有朋习惯了走一些不好走的路。
辛苦,又不一定有什么好处,但让他安心。
努力没有任何错。
只是我们有时候忘了,反抗的另一面,是执念。
太在意安全感,太在意事事做到完美,太在意那个九十五分外没能拿到的五分。
苏有朋总是会努力地锻造自我,甚至扭曲自我,来抵达一个永远够不到的宏大图景。
当然会疲惫。
所以他知道,也在学着和解。
到了40代的后半,苏有朋又回到唱跳舞台。
嘴里是当下流行的饭圈用语,挑战了看似属于年轻人的rap。
这次的《披荆斩棘》也是。
但你说苏有朋是彻底和解了吗?哪有那么简单。
他的确学会了看到自己的95分,
但骨子里还是那个把目标定在120分的小孩——
会把那些观念的改变,笑成是“练习认命”。
所以苏有朋再怎么也不会给人松弛感。
因为天资聪颖并不是拥有松弛感的充分必要条件。
手握选择和失败的权力,才是。
他无法坦然面对失败……但又怎样呢?
是的,姿态并不够体面,看起来不够松弛。
可人生哪有那么多顿悟和岁月静好。
不活到最后一天,谁敢说自己已经和这个世界彻底握手言和。
好在,这条路上,有没有到达终点并不是最重要;
跨出每一步的前进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吧。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