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播资讯】从毕赣忻钰坤等人作品,聊聊越来越少的新独立电影,我感慨万千

来源:搜狐号-会火 2022-12-07 07:47:52

大家好,我是只推荐好片的拳姐。最近拳姐刷到一份待播悬疑电影片单,看到导演忻钰坤和周冬雨合作的《热搜》时,记忆一下被拉回八年前。


【资料图】

2014年,忻钰坤凭借处女作小成本《心迷宫》——170万制作费,28天拍完,在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经过前辈曹保平力排众议,最终荣获最佳导演、最佳剧情长篇的两个大奖,忻钰坤由此大放光彩。

次年十月,《心迷宫》在影院公映,最终拿下一千多万票房,一度被盛赞为“年度最佳悬疑片”,豆瓣上超过49万人打出8.7的高分。

《心迷宫》的爆红,成为了电影圈的标志性事件,再加上彼时中国出现了许多年轻导演的新型作品,几乎都是非宏大叙事,充满个体经验的态度表达,圈内人意识到一种新的独立电影创作形式正在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有第一代到第六代的导演,每一代有有他们显著的特征,无论是主题立意、镜头语言,亦或者色彩运用等,但“新独立电影”不属于任何一“代”,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

非要说相似的特征,那便是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中寻求平衡,将自我成长经历相宜融入作品中,在文本层面的表达具有某种“当代性”。

拳姐今天给大家浅析一下五位在“新独立电影”中较为出圈的80后导演,以及各自的影像风格、创作态度。

01、忻钰坤:通过电影为社会现实做注解

忻钰坤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高二就退学了,能当导演完全是热爱驱使。他先是在西安电视台从打杂做起,后来也做了十几部栏目剧,后来考入北电摄影系进修。没正式拍电影之前,忻钰坤以拍广告为生。

28岁时,在北京漂泊五年后的忻钰坤决心改变现状,便着手创作了剧本《暴裂无声》和《心迷宫》,因为前者故事复杂拍摄成本较大,便选择以《心迷宫》当自己的处女作。

《心迷宫》的成功让忻钰坤在拍摄《暴裂无声》时有了资金支撑,创作也更精细考究。虽然部分观众认为《暴裂无声》缺少《心迷宫》中解谜的爽感和复杂感,但忻钰坤坚持前者比后者好太多。

拳姐认真对比了两部作品,两者最大的区别除了制作精细程度之外,便在于对呈现主题“度”的把控。前者结构精巧、吸引眼球,后者克制冷静、充满隐喻。

《暴裂无声》片中充斥着大量的隐喻符号,如男主的哑巴人设,象征着“下层失语”;如唯一给张保民提供线索的面具男孩,象征着儿童世界才纯粹;还有待宰“羔羊”,象征着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结尾魔幻超现实手法——山的轰然塌陷,既象征着正义的崩塌,又让主角的内心感受赋形。内心坍塌,无声嘶吼,愤怒无力。

忻钰坤无数次强调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感,也相信“有什么样的观众,市场上就有怎样的作品”。同时,在众人曾提出反对下,他坚定选择《暴裂无声》为他的第二部长篇,他希望通过电影为社会现实做注解。

“在繁荣背后夹杂了太多的问题,任何人真的都需要自省。”

02、毕赣:追赶一条痉挛的公路

毕赣出生在贵州省凯里市,喜欢写诗,大学就读于编导专业,因为热爱自学专研电影,拍过一些小成本作品,也因为找不到投资为了挣钱打工。

2015年,毕赣像父母借了两万块钱写了《路边野餐》的剧本,拍成电影后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一时之间成为风头无二的新锐导演。

凭借着伪纪录片、诗意化的镜头语言,被影迷们称为第二个贾樟柯。

但毕赣的作品和贾樟柯又不一样,毕赣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文艺气息,以及“破碎”的剪辑手法,有点王家卫的影子。

长达四十分钟的长镜头,被影迷们乐此不彼的拆解着,如幻如真的晃荡的画面,望不见底的空间,观众们似乎身临其境。

凭借《路边野餐》横空出世后,2018年毕赣自编自导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男女主都是文艺片代表演员——汤唯、黄觉,但口碑却和《路边野餐》截然相反,甚至被网友归为“年度烂片”之一,网友吐槽它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催眠神器。

说到底,《路边野餐》的差评和营销策略有关,以及还有“审美”与“品味”的冲突。但不可否认,毕赣电影极具美感的叙事处理依旧为“新独立电影”展现了更多可能性。

他浓郁的乡愁、意象的诗句,自身的经验,都充斥在他导演的作品中,也成为观众记忆的一部分。

03、张大磊:那种自由的劲儿影响了我

张大磊是内蒙古人,父亲是一名资深剪辑师,他从小在电影制片厂大院里长大,所以接触电影的时间也很早,5岁时就在大银幕上看过了《2001太空漫游》。

让张大磊顿悟“电影究竟要拍什么”的问题,是电影《四百击》,也可以说是法国新浪潮。“那股精神,那种自由的劲儿影响了我。”

张大磊对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十分着迷,作品极具私人化的经验,比如那部让他名声大噪,诗意盎然的黑白片《八月》,故事就是发生在他老家呼和浩特,主要人物也生活在国有制片厂家属院里。片中的“姥爷”一角也是他生活中真正的“四姥爷”。

后来张大磊又拍摄了由海清主演的第二部长篇《蓝色列车》,以及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短片《下午过去了一半》,都参杂了他个人的生活记忆。

剧情虚虚实实,诗意美的梦幻浪漫,对时间留不住的一种记录,大量长镜头让人如身临其境。

张大磊不喜欢“直接说出口”的电影,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留白的设计很多,他坚持感受要大于纪实,情感要大于情节,相信直观的直觉。

对于华语影坛是否会出现新浪潮,他表示很难,但也承认“年轻一代更自由,更放得开手脚”。

04、文晏:我们很多东西都没有被好好的讲述过

文晏是北京人,她最开始的身份是制片人,和众多优秀的一线演员有过合作,《夜车》《牛郎织女》,甚至获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的《白日焰火》,都是她担任制片人。

后来文晏自己也当了导演,2013年拍了电影《水印街》,成为当年内地唯一一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的剧情长片,意大利的《电影杂志》还将文晏列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八位新锐导演”之一。

文晏因为不俗的才气在国外影视圈备受盛誉,2017年拍摄叫好又叫座的《嘉年华》之后,被国内影迷广泛熟知,同时让新生代演员文淇大放光彩。

身份的转变对她而言没有难度,无非是全心全意实现导演的创作,和实现自己的创作。纵观文晏监制、导演的作品,无一不是文艺气息浓厚,同时也非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此外,回归到电影本身层面,文晏的作品充满了“用技巧隐藏技巧”的手法,不刻意炫技,想办法实现故事真实的粗砺感,捕捉普通人物每一帧的情绪——克制又冲撞,明亮又悲凉。

现实题材的作品无法回避那些社会普遍且又“隐秘”的问题,文晏的作品会讲,但不会直白的给,依靠层层递进的叙事技巧,也达到了力透纸背的效果。

“其实我们需要讲的故事太多了,很多东西都没有被好好的讲述过。”

05、魏书钧:真正的反叛是带有革新意义的

魏书钧是近几年国内崛起的电影新星,一位90后青年导演。曾考入中传就读音响导演专业,毕业后开过两年影视公司,后来又去考了中传戏剧影视学院电影专业的研究生。

2016年,魏书钧创作了首部长篇电影处女作《浮世千》,并入围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之后又创作了短片《延边少年》、电影《野马分鬃》和《永安镇故事集》,这三部作品分别都在不同年份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不同奖项。

戛纳评审称赞魏书钧“影像风格如空气般自由”,前辈贾樟柯也曾表示《永安镇故事集》呈现了更新的类型元素,魏书钧为华语华语影坛展示了新的视角。

魏书钧的作品好玩、新颖,也带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叛型。

他不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电影内容,同时他也坚信电影是关照导演自身的,且这种关照会潜移默化影响和人物故事有共感的人。艺术的本质是带来独特的体验,观影的情绪感知尤为重要。

“真正的反叛是带有革新意义的,不是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是了解所有规则后忽略它。”

针对不同代际的导演拍摄相同题材的问题,魏书钧表示时代烙印一定会对创作者有影响,“但是人本身的变化,我觉得没那么大,或者说人和人的关系没那么大的变化。”

06

纵观这些独立导演的电影发展路径,一般都是先去国外参赛,取得一些分量级的提名获奖后,再被影迷们自发在国内进行宣传。

此外,国内也有金鸡电影投创、FIRST青年电影展、平遥电影节,宁浩“坏猴子电影计划”等等项目,一直在大力扶持优秀的年轻导演,鼓励他们坚持拍电影,让他们的才华被更多人看见。

但近两三年,电影的多元性肉眼可见地被稀释,毕赣、张大磊等风格迥异的导演们纷纷投入到短片创作,市面上能看到的文艺片和类型片越来越少。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潮流,每一代的电影也有不同的使命,每一位导演也有不同的母题。“新独立电影运动”的星星之火,未来不知道是否会形成燎原之势。

但幸运的是,我们看见过更广阔性、可能性的影像呈现。

在那些人物故事中,找寻过我们自己。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