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上新、服务上心,博物馆迎来融融“暖春”

来源:人民网 2023-04-04 09:15:19

“又约满了”“次次周末都没票”“刚填好身份证号码就没了”……这些天来,许多网友实打实地感受到博物馆的人气飙升。尤其在双休日、节假日,不仅一票难求,就是“蹲”到参观名额之后排队进馆也是大排长龙。

穿越历史长河,跨越千山万水,博物馆可谓徒步就能到达的“诗和远方”。近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不同程度地迎来了参观高峰。如何最大程度利用与盘活馆内资源,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摆在博物馆面前的一大课题。

新展量质齐升 为“博物馆热”增添源源“新火”


(资料图片)

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一件酒神金碗吸引着观众驻足。金碗中央头像呈希腊贵族面相,发眉骨隆起,双眼圆睁,络腮胡子浓密,长发垂肩。专家推测其应为宙斯之子、酒神狄俄尼索斯,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

这是“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展出的一件来自巴基斯坦的珍贵文物。展览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让五湖四海的观众能近距离领略犍陀罗文化艺术的魅力。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展览现场。故宫博物院供图

今年以来,全国多所博物馆“上新”不停。量质齐升的新展,为春天的这股“博物馆热”提供着源源不绝的“新火”。

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自开展以来,人气居高不下。为满足观众需求,上海博物馆于3月28日至5月7日期间日场延时并再增夜场。并且在周三、周六夜场期间,还推出“社会大美育课堂”,为学生团组提供艺术教育导赏。

4月1日,山西博物院花费三年改造的“晋魂”基本陈列亮相。除了展品提升之外,展厅布局也更加考究——展柜玻璃升级为低反玻璃,视觉效果近乎“裸展”;展厅内增加了多个多媒体现代设备,注重展览的故事性呈现、展品的通俗性解读;运用高度沉浸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场景,营造逼真的原生态环境意象。

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山西博物院供图

“升级后的展陈打破空间限制,从人类文明的宏观空间语境层层过渡到华夏文明,充分彰显山西在中华文明研究和弘扬传承中华文明中的责任与担当。”山西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院赵志明表示。

加强研究阐释 让观众在“大学校”“学有所成”

在这股参观热潮中,有许多人会认真在文物前细细端详,并拿出手机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查看详细介绍。不过,也不乏单纯“打卡”的观众——按下快门、选择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时加上地点和“标签”,完成一篇简单的“参观心得”。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乐见“打卡”博物馆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潮流和时尚。“我们要肯定观众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对文物的热情。”在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经纬看来,只要愿意到博物馆来,就已经是在接受文化的熏陶。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洋也认为,“网红文物”“网红展览”能够“引流”是个好的开始,“很多观众到博物馆的确只是想‘看宝’,但文博工作者的工作不能止步于‘献宝’。”黄洋表示,为了吸引更多观众,一些博物馆或许会更偏重于推广“镇馆之宝”,对馆内其他藏品的研究和阐释的力度相对较弱,“其实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把更多精彩的文物故事讲出来,观众自然会为之驻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古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为“讲好文物故事”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文物在其中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融为一体。借助展览的种种叙事环境,加深历史与现代的文化连接。

良渚博物院展厅。良渚博物院供图

“随着良渚遗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在尝试新的展陈方法。”良渚博物院副院长黄莉介绍,博物院内展厅大空间布局和相对自主开放的展线,给予观众最大的观展自由度,“再通过3D打印等辅助手段,‘还原’良渚先人的生活场景,从而生动地反映出良渚文化和早期国家社会的发展高度。”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观众、博物馆“双向奔赴”

“博物馆热”的背后,既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得益于博物馆展览水平和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期待,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多了,但大家每次来如果都看的是一样的东西、一样的展览,难免会有意见。”张经纬表示,要保持这股热度,就需要博物馆通过不断地检讨、反思,以及和观众的互动,了解观众的兴趣点,“这才是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教学相长的良好过程。”

黄莉表示,良渚博物院未来将针对不同受众,进一步细化研学活动的分类,“一方面是为良渚的‘初学者’准备的基础性课程,这些内容普适性较强,让他们能快速地认识良渚;另一方面是提供一些个性化的课程,面向想要深入了解良渚的观众。”

科技的进步,也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智慧博物馆”“智慧展厅”的建设方兴未艾,成为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的全新解法。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智慧展厅”即将在四月对公众开放,让观众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更过瘾。上海博物馆也正推进“智慧上博”的建设,其中的“博物馆智能导览”将为观众挑选在兴趣和时间上最适合的导览路线,并提供快速漫游的方式,加强观览体验。

万变不离其宗。“智慧化场馆建设仍应坚持‘以人为本’。”黄洋认为,在“智慧博物馆”中,观众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者’,而是作为‘参与者’融入到博物馆的整体活动中,“加强观众、文物、信息之间的多向互动,提升观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是智慧化场馆建设的题中之义。”

策划:孙海峰

统筹:黄维

审校:刘颖颖

采写:韦衍行

文化观察“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往期回顾:

打“飞的”看戏成新时尚 演出市场春“艺”浓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