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讯:“奔跑经济”撬动千亿消费产业链,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来源:环球时报 2023-04-08 07:38:34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崔瑾玥】“今年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跑了三场马拉松。”刚跑完厦门马拉松的徐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马拉松赛事几乎停摆3年后,徐凡再次穿上速干衣和跑鞋,穿梭在各个举办马拉松和越野赛事的城市间,重启了熟悉的“奔跑旅程”。进入2023年以来,各地竞相组织路跑赛事(根据世界田联竞赛规则,“路跑”赛事包含马拉松、半程马拉松以及覆盖多个不同完赛距离的比赛),公众的参赛需求也迎来“报复性井喷”。从赛事消费,到构建“跑步生态圈”,再到“体育+旅游+文化”,参赛者们正在“马不停蹄”地撬动千亿消费产业链。


(资料图片)

“参赛带货”成消费新驱动

4月2日,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鸣枪开跑。在起跑点3.5万人中,不乏专业马拉松选手、初出茅庐的新手,以及像廖洪涛一样的业余路跑爱好者。他们头戴遮阳帽,身着速干衣,脚踩专业跑鞋,腰间还围着迷你腰包。

4月2日,厦门马拉松鸣枪开跑。

廖洪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必需装备。他以自己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双跑鞋上千元,速干衣大几百,算上护腿、跑步袜、补给营养品,总价值达好几千元。

路跑装备一直是各大品牌的掘金池。而徐凡在近年来发现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参赛的知名跑者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拥有了自己的“流量”。在众多跑友的关注和追随下,“参赛带货”正在成为路跑装备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新方式。

在跑步达人身体力行的“带货”之下,国产品牌也逐渐创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此前有媒体在2022年末统计了近5年间北京马拉松跑鞋品牌的占有率,前十榜单上的国产跑鞋的占比不断增加。一位市场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23年3月,中国选手何杰和杨绍辉在无锡马拉松刷新了尘封逾15年的中国马拉松纪录,而他们参赛所穿的国产跑鞋也成为公众在赛事之外的关注点。

“一部2.5小时的城市宣传片”

马拉松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城市的狂欢,带动起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根据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体育2020年发布的《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衍生旅游方面,50%的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过去一年平均花费为4598.84元。外地参赛的跑者,71%会品尝当地美食、特色小吃,64%会在当地旅游观光。

徐凡给记者细数了她的赛事开销:“报名费一般在120元到200元之间,在一些热门赛事中,报完名5分钟内就要订好酒店,否则酒店价格会更高,位置也不理想。此外还有交通费和餐食费。”她计算了此次参加厦门马拉松比赛的费用,报名费、火车票、酒店住宿费和餐食费等加起来人均约为2000元。

对于主办城市来说,举办马拉松赛事还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机遇之窗。2023年4月初开跑的重庆马拉松就巧妙融合了城市特点与赛事特点,举办了一场以“马拉松火锅”为亮点的消费节。而即将开跑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则侧重展示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扬马”的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季卫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扬州是国内唯一用历史人物来命名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因为鉴真和尚出生在扬州,他曾六次东渡的人生经历,与提倡坚韧不拔的马拉松精神不谋而合。”在路线设计方面,扬州此次起用了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认证的跑步路线,不仅专业性高,更贯穿了扬州市最著名的景观。季卫忠告诉记者,即将开赛的“扬马”约有两万人参加,40%为外地游客,其中包括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参赛人员。“扬州也是为数不多由政府直接参与赛事举办的城市,致力于全力保障赛事,向外界展示最美的扬州。”

体育产业专家冯一博近些年一直在从事“文体旅”融合的研究,他在采访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越来越多的主办城市已经意识到路跑赛事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他们会在参赛包中附送景区门票、公交地铁卡、特色伴手礼等,还会联动餐厅、酒店对参赛选手补贴优惠。比赛在保证专业品质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强文旅属性。马拉松正在成为城市的会客厅,演化成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此外,媒体传播会让城市品牌价值快速提升:“转播一场马拉松至少需要两小时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景观、风土人文、保障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在转播镜头中充分向公众展示,相当于一部城市宣传片。”

扩大“体育人口”促提升空间

在中国,参与马拉松的人群数量正快速上升。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共备案133场路跑赛事,其中全马赛事有61场,半马及其他项目72场。冯一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已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国马拉松的经济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提质增量。比如,在赛事策划中避免同质化。此外,主办方也应充分注意办赛风险,兼顾赛事的推广价值和安全性等。

当前,2023年国内规划的赛事数量已超过疫情前,并出现很多新趋势。“很多城市正在打造路跑赛事矩阵,很多文旅景区也在打造特色赛事,多元化的赛事产品供给正在满足不同类型跑者的需要。”冯一博进一步表示,“体育产业对于促进消费具有巨大带动作用,核心就是持续扩大体育人口。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发力,让更多的人崇尚健康,养成运动习惯,成为体育人口。这样,‘奔跑的经济’这块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责编:岳雨田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