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死,曹魏江山危矣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04-10 18:07:47


(资料图)

各位客官,你们有什么想法?欢迎吐槽交流。 各位小主们,小编又和大家见面了,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和小编提出来哦。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是蜀汉顶梁柱的存在,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基本上就独掌蜀汉军政大权,继承了刘备的遗志,意图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与此同时,因刘备东征孙吴惨败,损失大批蜀汉储备干部,导致蜀中无人才的尴尬局面,故而诸葛亮也开始着重培养一些接班人,其中一位就不得不提,诸葛亮非常中意他,如果他不死,曹魏江山危矣。这个人是谁?那就是跟着诸葛亮有着亲密的师徒关系的马谡,马幼常。马谡跟诸葛亮是老乡,也是荆州系代表,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这面,一方面时因为因为地域关系密切,另外一方面,因其兄马良与诸葛亮的关系更好,只可惜在夷陵之战阵亡,故而对马谡有提携之意。马谡也表现不错,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表现非常好,不过却被刘备看中,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可惜诸葛亮并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更加重视马谡,让其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不分昼夜。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马谡再一次表现其才华的机会,在诸葛亮临行前,提出了"攻心"之想法,以防止南中反复叛乱。诸葛亮觉得有理,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以使南中人心归服,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很显然,马谡非常适合担任统战工作的人。因此这件事情,马谡成为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带着他,甚至委以重任。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拔马谡担任街亭防御总指挥。这还得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说起。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当时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更是大惊,亲自坐镇长安。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在这个时候,诸葛亮重用了马谡,让其担任先锋大将,督大将坐镇街亭,以面对曹魏援军。《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可是,魏明帝曹叡却派出大将张郃总督五万人马,救援陇右,直逼街亭,与马谡来一场遭遇战,而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副将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导致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马谡突围逃跑,最终因此获罪入狱,判处死刑,诸葛亮流泪将他斩首,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因为马谡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北伐前功尽弃,大好局面一去不复还,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以失败告终。换句话说,如果马谡不死,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没有接街亭防御总指挥,那么面对张郃的进攻,诸葛亮就不会惨败。很有可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够成功夺取陇右这个战略要地,为蜀汉提供人口,马匹,粮草等战略资源,居高临下的威胁这长安和洛阳,很显然曹魏的江山危矣。而且,作为诸葛亮最中意的接班人,虽然被刘备不看好,但是终究还是有才华和名气, 并且在战略上给予诸葛亮很高的谋划策略,甚至是诸葛亮的亲密战友,帮助诸葛亮做很多事情,自然不会再让诸葛亮事必躬亲,终于积劳成疾,五十三岁而亡。或许,马谡不死,还能缓解诸葛亮的压力和重担,能够延续诸葛亮的寿命,只要诸葛亮在一天,那么曹魏覆灭的危险也就多一天。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