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演唱会音乐节“点式”引爆,郑州演艺市场缺张“留客”王牌
顶端新闻记者 汪雨萱
2023的进度条已经拉至中段,整个文娱市场在停摆三年后,呈现出复苏即狂热的欣欣向荣之景。各大演唱会门票秒售罄屡屡登上热搜,音乐节、嘉年华也场场爆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向以厚重历史取胜的河南,在文娱方面总是稍显“弱势”,但就在2023年,河南正在用线下文娱市场刷出存在感。
【线下演出升温,演唱会音乐节高频“落脚”河南】
今年演出市场有多火热?薛之谦演唱会加场秒售罄,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开售5秒之内,6场近30万张门票全部售罄......一条“两台手机、两个鸟巢,也容不下一个我”的词条冲上热搜。“开票即售罄”“场场都爆满”折射出线下演出市场快速回暖的行情。
截至2023年5月30日,从售票平台可查询到的个人演唱会已达840场。中演协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演唱会、音乐节售出票量超过110万张,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类型。
多组数据对照,更能直观感知到市场升温的速度。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近9万场,票房收入超110亿元,接待观众2500余万人次,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中国演出市场全年票房收入为200.41亿元。这意味着,在2023年,仅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019年过半的任务。
这场“狂热”的复苏同样波及河南,除了已经在郑州掀起过“演唱狂潮”的李荣浩、薛之谦、张杰等歌手,下半年还有张信哲、伍佰、梁静茹等演唱会即将在郑州开唱。
此番,各大明星演唱会扎堆开唱,Livehouse、沉浸式戏剧、脱口秀、话剧、舞台剧等小众文化业态也顺势而上,丰富的场景切中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阶梯式”票价更是拓宽了消费群体的覆盖面。
顶端新闻记者从河南艺术中心了解到,今年河南艺术中心引入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暗恋桃花源》、《天鹅湖》等多部国内外知名作品,为河南的剧场演出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各大音乐节也纷纷“落户”河南,集结陈粒、二手玫瑰、柳爽、新裤子等音乐人及乐团的焦作云台山音乐节,吸引了10万乐迷来到现场。在社交媒体上,这场音乐节口碑爆棚,新裤子乐队在压轴演出后甚至喊出了“云台山是国内这三年来最好的音乐节!”的口号。
【影视行业缓慢回暖,河南观众更偏爱国产片】
相较于演唱会音乐节的高调回归,影视行业的回暖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缓冲。
根据阿里影业发布的2022/23财年业绩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影业经调整EBITA盈利人民币2.95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
阿里电影演出业务方面表示,线下娱乐市场正在加速复苏,观众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在“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的稳步推进下,电影业务和演出业务齐头并进,逐步呈现出规模化、效率化、精准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于2023财年首次实现了电影演出业务整体盈利。
在5月底举行的全国电影工作会上,业内一致认为,2023年是推动电影全面复苏的关键之年,尤其提到要按照电影的艺术规律、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办事。2023年,电影行业不断有诸如免征专资等重磅利好政策放出,影片供给更为丰富多元。据相关专家预测,2023年中国影视产业规模可能达到26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左右。
2023年春节档是市场回暖后的第一个核心档期,在初一票房不及2022年的情况下,通过口碑佳作的带动完成反转,全国电影市场共收获67.57亿票房,创下历史第二高的春节档票房成绩。就整体来看,一月票房超过100亿,并且和过去相比用时最少,刷新了突破百亿的时间记录。
同时,影视剧也表现不俗,主要代表《狂飙》《三体》收视率突破新高。 其中,《狂飙》更是成了现象级影视,1月29日,在央视播出后收视率成功破3,有效播放市占率上升到60%。
但影视市场在迎来开门红后,上半年的整体环境显得有些缺乏“爆点”。截至2023年6月20日,全国电影票房突破237亿元,春节档时间阶段供应了绝大部分票房,影视剧上继《狂飙》之后也未能出现第二个“爆剧”。
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河南2023年年度票房已突破12亿元。在今年的票房重头春节档中,河南以4.2亿的成绩位列全国省份第五,郑州则以0.83亿的票房位居全国城市排名第13位。
郑州奥斯卡七天地影城店长刘溪介绍,今年上半年,河南地区票房分成依然是国产片占主流。比如春节档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五一档的《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以及大鹏3月上映的喜剧《保你平安》等。河南观众长期以来对国产片,尤其是喜剧类型影片较为青睐。
“很多进口影片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爆款’效应,反而是国产片更能号准国人的情感命脉。电影市场整体而言,还是年轻观众更加主流一些,从近期《我爱你!》这样的国产片来看,电影制作者们也很想让中老年观众也回归电影院。”刘溪说。
【文化消费提振市场,“引客”更要“留客”】
除了庞大的线下演出市场,河南在本地艺术原创上也“火力全开”。2023年河南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官宣了一大批项目,今年河南将推出话剧《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曲剧《雪绒花开》、豫剧《张良》、越调《华佗》、交响音诗《红旗渠》等重点剧目。此外,还要举办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第五届豫剧艺术节、豫剧晋京展演周等重大艺术活动。
文化消费暖流涌动,激发了相关行业的积极性,也提振着消费市场的信心。据携程大数据显示,4月21日至22日李荣浩演唱会期间,郑州旅游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395%,其中火车票同比增长452%,机票同比增长400%,酒店同比增长346%。在5月20日薛之谦演唱会期间及6月17日张杰演唱会期间,郑州的旅游订单量也达到了415%和291%的增幅。
为了回馈粉丝的巨大热情,李荣浩、薛之谦及张杰的演唱会都不约而同在郑州站选择加场。
在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汪振军看来,这无疑体现出河南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河南能吸引到线下演出“落脚”,除了地处中原交通便捷外,河南本身的厚重历史也有着强有力的加持作用,时尚潮流文化与厚重历史的碰撞激发出了新的火花。厚重历史需要潮流元素注入新活力,现代潮流也需要历史文化的赋能。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文化的肥沃土壤,却缺乏艺术的种子萌芽。河南本地的黄河戏剧节以戏曲国粹为主,金鸡百花电影节落地郑州已过去三年,河南能做出像“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这样辐射全国的品牌吗?
“是有可能的,河南在演出市场的发展势头还是值得期待的。”汪振军指出,“线下演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演出带来的消费余温也总有退散的一刻,河南既要‘引客’,更要‘留客’。以真诚善意亮出城市温度,以演出为支点架起更多消费爆点,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原文化的风格与魅力。河南未尝不能成为演出市场的新园区。”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