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衔接,这四项准备家长要知道 !
9月是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孩子们即将迈入学习新阶段。很多家长在将孩子第一次送进小学时都感到头疼,因为经历着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孩子们往往充满着胆怯、畏惧与不适应的心理,这种时候做好幼小衔接就尤为重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平稳地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的分析——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儿童早期会经历两次重大时刻,让教育者最为难:一次是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到老师身边;一次是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转入以科目学习为主的小学。
(相关资料图)
9月,孩子们的生活翻开新篇章,很多小朋友将开启正式的小学学习生涯。在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家长焦虑不安,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担心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利用假期拼命补习拼音、计算,似乎将幼小衔接单纯地定义为学好这两门知识。
要打破这样的困局,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小衔接的实质。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此时,家长处在欣喜与担忧的情绪交杂中,更要明确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全方面衔接。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主要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大方面的内容。对家长来说,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的培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身心准备·会憧憬
身心准备,是指孩童需要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不仅要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还要触发孩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期待、对小学的学习充满兴趣的良好情绪状态。
对儿童而言,对于环境转变的感悟更突出于其身份的转变,所谓安全感是环境适应的习惯内核,所以,提前熟悉小学生活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可在假期通过多种渠道提前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例如聊聊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或者可以聊聊父母小学时的经历感受,还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小学参观,了解未来学校的校园环境,与熟悉的小学生交流,鼓励孩子以小学生为榜样,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除了基本的心理建设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来提升自身协调能力,增强孩子体质,也可以通过画画、手工、拼搭等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化动作。总之,幼小衔接阶段重在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与兴趣,切记要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而不可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生活准备·能自理
生活准备,是指孩童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与习惯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主动参与劳动,自觉遵守基本规则意识等,主要是为孩子能独立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独立自主是孩子顺利开启小学生活的必备能力,自理能力是生活适应的习惯内核。家长要以真实生活为重要教育场,关注孩子生活能力及习惯的养成。首先,规律作息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家长有意识地按照小学生活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逐步树立起时间观念,引导其有计划地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守时不拖沓。其次,讲卫生,会整理,尊重劳动,也是良好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的重要内容,减少父母包办代替,自主穿衣吃饭,或者给孩子打造独立的物品空间,引导孩子自己分类整理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而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再者,增强孩子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小衔接不能缺少的内容,家长可以通过绘本、视频、生活实验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总之,幼小衔接阶段要努力让孩子学会独立,有能力独自面对小学生活中的问题。
交往准备·爱交友
交往准备,是指孩童需要为了适应小学集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进而能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主要是为了孩子能适应小学的团队生活做好准备。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在群体中交往,习得相应的社会品性,对于要开始独立面对小学生活的孩子亦是如此。表达是交往适应的习惯内核,家长应该紧抓于此,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交活动,让孩子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伙伴,扩大朋友圈,逐渐在交流中消除孩子易胆怯、易畏惧的心理,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规则意识,体悟诚信品质。孩子在团队活动中领悟到的合作意识、集体归属感、荣誉感等都在为融入新集体做预热。总之,幼小衔接阶段要赋能孩子以积极的心态与能力,迎接小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学习准备·善学习
学习准备,是指孩童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升学习能力,培养专注力,为小学学习储蓄能量。这是幼小衔接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唯一的内容。这一准备是基于身心、生活、交往等方面做好准备之后方能开启的关键一环,其中,专注是学习适应的习惯内核。
在孩子素质培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当下,学习不仅是停留在掌握学科知识上,还应当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首先,要注意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要将好奇转化为好问的学习品质,获得保持学习活跃度的重要动力。其次,要重点关心专注力培养,这一品质可以在静心阅读、认真倾听中得到训练,手捧好书,亲子共读,自己讲故事,或专心听家人、同伴讲故事,都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家长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训练孩子专注力,比如画画、手工、迷宫、乐高、拼图等,都能让孩子专注于手部的精细动作。此外,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也都直接指向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自主思考中训练思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开拓发展的诸多可能。总之,幼小衔接阶段是赋予孩子手持“善学”能力,自信驰骋于无垠学海的过程。
若幼小衔接是家长眼中的一座桥,那科学而充分的准备,则蕴含智慧之爱与托举之力。若幼小衔接是孩童心中的一座桥,那借力跨越四大关卡,终将蓄势为届时新的腾飞。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亲爱的家长朋友,助力孩子能成为他喜欢的自己吧!(作者 刘俐宏单位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微信号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