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点:《黑白道》,张家辉演艺生涯的分水岭
2008年,《证人》让张家辉一举摘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以及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殊荣,而后更是出演了《线人》、《扫毒》、《激战》等一系列的叫好佳作。
很多人认为,《证人》中的洪荆是张家辉出演角色的转折点,其实在《证人》之前,张家辉的演技就已经有了质变。
(资料图)
2006年,已经在影视圈闯荡数年,却怎么都红不起来的张家辉,把希望寄托在了电影《黑白道》上。
没有出众的外表和运气,张家辉在影视圈打杂、跑龙套、演喜剧小人物超过二十年。
尽管期间也担当过主角,不过在人们印象中,张家辉始终就是那个赌片里负责插科打诨的配角。
可对于演员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坚守,让他终于等到了这部决定他未来道路方向的作品。
作为“后无间道”时代的港产卧底片,邱礼涛执导的《黑白道》在故事上有自己的特点。
传统的卧底片中,卧底大多是英雄式的人物,都以任务的完结作为结尾,却很少会说他们恢复身份之后的生活,而《黑白道》讲的正是传统卧底电影“结尾”之后的故事。
张家辉饰演的单海生,警校没毕业就被选派去做卧底,争取了八年,终于在完成任务后回到了警队。
穿着宽大的警服,面对着脸上打架时留下的疤痕,镜子前的单海生似乎做好了重新当回警察的准备,可等待他的,远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
八年过去,物是人非,上司戏谑他没穿过警服,同事提醒他现在警局里已经不让抽烟,而且还总有人在背后跟踪他。
对于这些,单海生一笑而过,他知道回归需要过程,上司也不断提醒他,为了避嫌,总要走这个程序。
迷茫和孤独充斥着单海生的每一天,八年的时间,换来的却只是一张嘉许书和一张照片,同时还有“白”的怀疑、“黑”的憎恨。
无论是古惑仔单海生还是警察单海生,张家辉都恰到好处的诠释到位,重要的是,他还抓住了两个身份之间的微妙连接。
身份不一样,但人还是一个人,游走于两个身份之间的迷茫和挂在脸上的表情藏住了多少愤懑、多少犹豫。
古惑仔单海生哪怕是有了女人,也要靠着每天看动作片缓解压力才能入睡,但爱情终归是爱情,离开亚琴的单海生逃不过想念。
他多次找她复合,但身份变了,爱情也变了,最终两个人还是没能重归于好。
影片中,有一个场面很有意思。
达
而归队之后的上司龙sir,却在面对同样情况之时,无视旁边孩子的存在。
两个孩子和单海生的对话也颇具意味:
第一个孩子问:“你是干什么的?古惑仔单海生回答:我是警察。”
第二个孩子问:“你是干什么的?警察单海生也回答:我是警察。”
第二个孩子说:“爸爸说警察很坏是不是,但我长大了当警察好不好?”
看到龙sir擦着手上的血从屋里出来,单海生的脸上布满了困惑和无奈。
同时,面对“白”的怀疑、“黑”的陷害,他也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中,是人是鬼,是黑是白?
而张家辉将这个矛盾演绎到了最合适的点上。
影片最后的情节,陷害单海生的B哥险些坠楼,为了救他,单海生抓住了的B哥一只脚。
龙sir在劝他时说:“我在下面看你的时候,我觉得你是要扔下他,但我从上面看你的时候,我觉得你是要救他。你知不知道你是幸运的,有多少卧底并没有像你这样得到嘉奖和复职的机会。”
“黑”也有侠肝义胆、“白”也有铁面无私,找不到答案、弄不清楚的单海生痛苦不已。
两声枪响,卖给单海生动作片的残疾马仔击倒了他,单海生最终还是以这种方式牺牲了。
片尾指出,做过卧底然后回归警队的警察,由于不堪压力,一般都在3年左右选择离职。
它不是一部英雄片,而是讲述警队小人物的悲剧,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商业题材。
主演张家辉功不可没,他把单海生处在黑白之间、不知归处的尴尬和悲哀刻画得入木三分。
正是这部电影开始,张家辉的演技逐步得到业界肯定,人们也看到了一位未来影帝的影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