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讯:港影:顶层演技派,谁负谁胜出?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若论演技。
谁是香港影坛第一高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问题很有难度。
其难度在于,演技并不能够“量化求解”。
所以它不是数学题。
转而需要运用语文和逻辑学科的知识去剖析,更强调体悟、理解与思考。
就必然会难住绝大多数人。
故而很容易见到口号式、印象式和满溢偏执的结论。
却鲜少有基于作品而来的精辟之论。
那么与其争胜负。
不如谈作品。
但首先还是应该界定,何谓演技。
演技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但并不限于技法。
拆分而论,大致会有临摹能力、入戏深度、共情能力及爆发能力这四个参考项。
可以用一部电影的两个人物来阐述。
《无双》里面,李问和阮文都是画家,但一个临摹能力满分却毫无创造能力,另一个不但临摹能力强劲更兼有极强的创造、创意能力,所以一个去画假画,另一个名满天下。
这就牵涉到前述四种能力。
临摹能力指的是技法层面,也就是很多人热衷比较的“自然度”,将人物角色的坐卧行止等基本面功夫做足,观众一看,嗯,就是这么个味。
这个能力当然很重要,也可以称作专业演员的“门槛”。
阅历越丰富、基本功越扎实,就能适应越多类型的角色,也就意味着戏路的宽度,若再加上入戏深度的差异,基本上就是普遍意义上的演技判断标准了。
这个层面的代表人物,大致就包括李雪健、梁家辉、刘洵和张译等演员。
也可以包括影坛绝大多数黄金配角。
而这个标准,基本上就可以等同《无双》中的“李问”。
临摹功力精深,可以精准复刻其眼见耳闻。
但复刻何如写意?
共情与爆发,则建立在临摹与入戏的基础之上。
入戏的表现很容易观察,比如《棋王》里的梁家辉、《杀人犯》中的郭富城和《色·戒》内的梁朝伟,都是入戏极深的典范。
共情能力,与入戏关联极深但又不限于此。
它需要演员去深入体悟角色的悲喜,有了悲喜,角色就变得鲜活,从步履到行姿,从眼角到眉梢,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就立在了大银幕上,这已经是极高的表演段位,但尚缺最后一步。
情绪与情感的爆发力。
笑与哭,尤为考验演员的功力,大银幕上的情绪体验,并不是大笑若狂、涕泪横流所能表达的,它要讲究起承转合,因何而起?如何承接?怎样转折?何样爆发?
表演需要有层次与递进,恰如人生一世,「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种表演才是真正的极致层级。
也正如《无间道》里的陈永仁和《最爱》中的赵得意,他们的情绪都是一镜一层、步步交叠,就如江海大浪,推涌、奔流,直至横亘滔天、不可压制,再转而爆发。
这就是在临摹、入戏基础上的共情与爆发。
如前述比喻,类同于《无双》中的大画师“阮文”。
也可换位为“写意”概念。
以上述概念为基,就可延及作品再论。
但凡成名演员,其实都可以略过临摹和入戏层级,直接对比共情与爆发能力。
道理很简单,学过绘画的人应该就知道,经过不惧寒暑、经年累月的训练与打磨,大家的基础“画功”其实都大差不差,真正的差异,就在灵感、创造力和写意上面。
比如周润发。
他的巅峰期在八十年代,而代表作则包括转型之作《英雄本色》和文艺电影《秋天的童话》。
1986年的《英雄本色》,由吴宇森导演,狄龙、张国荣和周润发联合主演。
这部电影出产了两位影帝。
就表演而论,周润发与狄龙在基本面上其实相当均势,也就是前文所言的临摹与入戏层面,几乎不分上下,但若深入探寻,狄龙的爆发略显不足,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其1987年的作品《人民英雄》里,古向阳的悲情,也令人感受到一种未能尽放的隔阂。
反看周润发,他将「小马哥」的义气豪情、悲情低回与义无反顾,皆释放至淋漓尽致的程度,这就是共情和爆发能力的真实写照。
而另外一部《秋天的童话》,周润发自己当然非常喜欢“船头尺”这个角色,但在金像奖的影帝之争上,输给了自己的另一个角色“高秋”,这个角色可以与《父子》中的郭富城做对比,都是“烂仔”人物,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也挺有意思。
周润发是影坛顶层演员,爆发力较强,但有依赖气场加成的短板。
商业胜于文艺。
又比如千面影帝梁家辉。
作品颇多,更可称技法派的“宗师”级人物。
对角色细节的揣摩和用心、用力程度,可称独步华语影坛,无人能及,其两部代表作应为商业电影《寒战》和文艺电影《爱在别乡的季节》。
2012年的《寒战》,他塑造了一个“鹰视狼顾”的警界高层人物李文彬,将悍勇与江湖气、威权收于一身,表演极具压迫力,也不负众望,夺得了个人第四座金像影帝奖杯。
另一部《爱在别乡的季节》也拿了影帝。
这部文艺电影搭档张曼玉,对比之下,反而暴露了梁家辉在情感表达上的略微僵硬和不够深入,以其中两场哭戏为例,即知分晓,张曼玉层层递进、张力十足,轻易就臻至情绪的顶峰,而梁家辉则勉力为之,难以尽放。
综合来讲,其与周润发一样同列顶层演员,阅历丰富,临摹能力强大而戏路宽广,也尤其注重表演的细节,但情绪的深度诠释和爆发力皆略弱。
商业胜于文艺。
再比如喜剧之王周星驰。
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喜剧电影占了作品的九成以上。
早期的警匪和文艺电影,尚在职业生涯历练的初期,即便凭《霹雳先锋》拿过配角奖,也并不能用来证明什么。
而如果说代表作,应首推《功夫》,其次是《喜剧之王》。
至于更早期大热的《唐伯虎点秋香》和《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等作品,都应该依次而后。
如果对他的作品熟悉,就应该知道,周星驰从一开始的夸张和无厘头,一路做减法,到《功夫》时期,抵达返璞归真层境,其极简风格大成,呈现一种“本我非我”的状态。
这其实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在类型电影的角度而论,只要是荒诞、喜剧方向的作品,就没有人能在表演上同他一较高下,他俨然成为了不可逾越的标杆,但另一方面,他就已经没法从这个领域当中再往外走。
这个概念,可能很多拥趸难以接受。
其实很简单,随意列几个电影人及经典角色,比如郭富城的步惊云、周长胜、赵得意、布华泉、刘杰辉和李问,梁朝伟的周慕云、陈永仁、易先生,周润发的小马哥、吴复生,以及刘德华的华弟、赵二虎,还有梁家辉的东尼、周朝先、李文彬,换位一下,周星驰能挑战谁?
当然反之亦然,其他人同样不太可能挑战他的唐伯虎、至尊宝和史蒂芬周、那个谁。
此外,基于类型的特殊性,周星驰的表演尚难以用前文的共情与爆发去界定。
所以他是一个可单列的演员。
限于篇幅,更多演员和作品不再陈列。
在这里另有一句想说的话,作品是最有意思的东西,也只有作品,才能结论演员们的个人特点,与表演上的长短相形。
拿周润发和梁家辉来讲,皆是商业电影表现强于文艺电影,但若同台较技,谁胜谁负?
在传统江湖片的模式下,梁家辉无疑没法与周润发对抗,但在跳脱“旧式”警匪电影窠臼的《寒战》中,周润发的表现却不及梁家辉老到霸气。
一则有电影类型缘故,其次也有梁家辉持续成长的因素。
所以不要静态去看待任何演员。
不同时期、不同演员作品, 交错对比,才会有正确的结论。
而一个演员如何好,如何不好?
请拿作品说话。
谁是影坛第一高手?
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有答案。
看到真正的好电影。
也能看到演员间的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能有助于思考。
已经是极有乐趣的事情。
夫复何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