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日报丨从两方面来看,电影全球化有何特点?

来源:鱼娱道记 2022-10-11 19:54:38


(资料图)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盛行。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媒介帝国主义的重要“武器”,在如今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好莱坞电影影响着全球的电影产业,在追逐票房利益的同时,也间接地输出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影响着观影人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打开了市场大门,引进先进电影技术、电影理念,吸收优秀电影的成功经验,但在国际电影中缺失部分话语权。

全球化语境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好莱坞电影工业全球化战略实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其战略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吸收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进行商业性改编后输往全球,使其打开更多的国际市场。

好莱坞在美国传统电影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近些年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开拓。

在此过程中,大量收集来自不同国家、涉及不同文化的素材,制作出大量优秀的电影,例如采用中国元素拍摄的动画片《功夫熊猫》,采用印度素材拍摄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都是在他国元素的基础上改编创作出符合美国文化的一系列电影。

除此之外,好莱坞在很长一段时间把精力放在动画片上,投资和制作了例如迪士尼等系列动画片,收获了大量的海外票房。

好莱坞电影迅速的传播速度和惊人的国际影响力无疑对输入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无论是票房还是文化,输入国面临着种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也加入电影全球化的行列。

1973年至1999年,中国电影人通过荧幕传播中华形象。以1973年《天下第一拳》在伦敦和好莱坞放映为起点,中国电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播映,这也是“自塑中华形象”对外传播影响的开始。

香港功夫电影中的“自塑中华形象”是目前为止对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影类型。

而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正式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之路,以一批民俗电影掀起了中国电影第一场国际化浪潮。

2000年以后,华语电影渐渐打破区域的限制,出现了中华文化资源整合的现象,使电影内涵多元化,同时也成为好莱坞认识中国电影、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平台。

第六代导演的问世给电影界注入了新的生命,除了在国际电影节斩获各个奖项外,其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也有良好的口碑。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除了上述的成就之外,也在思考电影全球化对文艺片的冲击力。贾樟柯电影中塑造出的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历史印记的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商业片的创作方式和运行规律,作为文艺片导演,其在迎接电影全球化的机遇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西方百年电影的历史中,将中国文化元素经过西方电影人的“包装”后搬上银幕的例子数不胜数。

从最初无意识地涉及到有意识地加工、再创作,再到今日电影中显示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西方乃至世界电影走向多元化并存发展道路的趋势。

同一人物、同一主体、同一价值元素在内的电影在中西方电影中呈现出不同。西方电影界对中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及认知脱离不了西方固有的价值观以及政治取向、宣传的本质。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物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看法和认知。

国产电影应抓住机遇,塑造积极有力的中国电影人物形象,把握电影输出战略,从而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从好莱坞电影中吸收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案例,从而塑造出更多经典、真实、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国电影人物形象。

中国电影进口原则是本着文化交流,资源共享,试图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最小的意识形态侵袭为准则引进外国电影。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两国之间的电影交流也频繁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电影从买断方式进口到1994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十部分账”政策,即中国电影公司以分账的形式进口电影。

每年进口10部国外电影,这些电影应当具有较高的观影价值,体现优秀文化与人类文明等特点。

据《中国电影市场》数字统计:1979年全国电影观众人次293亿,1994年仅仅3亿。

随着进口电影数量的增加,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引发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80年代后期,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也相继成功地走向北美电影市场。

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以国际电影节为机遇平台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

90年代进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逐渐形成,好莱坞电影作为在中国进口电影中的重要成员,占据了中国电影的大量市场。

进入21世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做了部署,影视“走出去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龙》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此具有其代表性的“武侠片”登上了国际舞台。

张艺谋的《英雄》更是创下了北美票房神话,创造了亚洲电影在美国的首周票房记录,在北美上映的戏院暴增至2031家。

之后的《大腕》、《十面埋伏》、《无极》、《长城》等商业片开拓了北美市场。如今,中国电影在国际出口方面存在贸易逆差大、出口电影票房不高、影响力不足、海外市场狭隘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以来,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愈发明显,随着传播媒介的更新及发展,消费主义作为传媒商业化的结果而存在。中国电影日益商业化,如广告公司的兴起、明星效应等。

目前国际电影发行体系仍然被好莱坞五大公司掌控,为了更好地开拓北美市场,中国电影频道美洲版于2004年落地北美,通过长城平台面向北美全天候播放中国影片,拓宽了中国电影在北美的播出渠道。

2010年,首家从事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中国公司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成立,更多采用市场的方式向北美主流院线推广中国电影。

2012年,万达集团通过收购北美第二大主流院线AMC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院线运营商,为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发行提供了便利。

同年,中美两国关于电影进口方面达成协议,规定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电影配额从20部增加到34部。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近三十年,以商业形式进口至中国的影片高达1279部,并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

20世纪90年代末,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导演独立制作的电影登录北美市场。与第五代导演的民俗化、关注历史题材情怀的不同,第六代导演更加注重边缘人物的生活,他们摆脱了体制的束缚,脱离中国合法电影制作体系。

他们的影片大多是未通过电影公映审查或是个人集资或是与海外合作制作的独立影片,这也是为什么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出现的国内票房惨淡而国外名声大噪的“地下电影”现象。

同样是文艺片导演的贾樟柯,在商业片席卷国内市场以来其电影票房不尽如意,但其海外票房却越来越高甚至居高不下,这与贾樟柯独特的发行眼光和国际合作伙伴分不开。

从最早被日本北野武工作室看中《小武》及建立长达二十年合作关系到与法国公司、韩国公司E-Pictures的合作。

法国公司ArtcamInternational是最早与贾樟柯合作的欧洲公司,与贾樟柯合作了《站台》并拥有《任逍遥》的版权。

成立于1998年的AdVitam公司拿到了《江湖儿女》的法国发行权;LumenFilms不仅是《任逍遥》、《世界》的制片方,还拥有其电影版权。

之后法国老牌公司MK2强势介入,与贾樟柯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MK2成立于1974年,是法国一家涵盖电影制作、发行和院线全产业链的专业公司,在欧洲有26家电影院,是欧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商。

无论在当地还是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二十四城记》的国际版权发行商以及《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的出品方,其中《江湖儿女》卖出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9个国家版权。

《三峡好人》销售到了75个国家,《山河故人》在上映前就已获得海外版权。法国媒体如新闻网、法国报纸如电影手册、雷恩大学报纸、世界报等的报道与推荐,也让贾樟柯及其电影在法国风生水起。

这些都是贾樟柯电影出口的有力见证,贾樟柯的海外发行道路越走也宽,是其电影出口及走向国际的助推剂。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鱼娱道记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人物形象 江湖儿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