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上映十年了,当初有多少人看懂了其中的真实和残酷?

来源:白纪说汽车 2022-11-02 16:42:43

《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上映十年了,当初有多少人看懂了其中的真实和残酷。这是一部好电影,随便一段都让人毛骨悚然,但却缺少好观众。


(资料图片)

这部电影由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描述了1942年河南饥荒的部分场景和国民政府在决策前后的心理动态。用2小时25分钟的时长集中释放,剧中每一位演员都朴素真实,小编觉得这是冯小刚最佳影片!

电影刚上映的时候,被指消费苦难,给观众添堵,票房也不理想。那时,《泰囧》上映,观众的情绪一下子得到释放,口碑突围,票房也水涨船高,成为首部超10亿的国产片。10年过去,如今它被旧事重提,评分从当年6.1分飙升到8.1分,片子没变,是因为当下的观众对于苦难有了不同的认识。

记得当年主演张国立接受采访时说:“人的尊严是从肚皮开始的。”确实如此,但也仅仅是开始。人的尊严还需要更系统的保证,这也是“一九四二”试图回应的问题。

电影中,以老东家为视角的一群人从河南走向陕西逃亡的路上,他们让我们真实地见证了那段历史。小时候听过家中长辈讲过他们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从挖草根到吃树皮,那些离我们遥远的故事,好像只存在他们那一代人的记忆中。反观电影《一九四二》,从人吃土,人吃人,狗吃人,甚至到卖至亲小米为了活下去……一个个片段呈现在眼前,无法想象在那样的环境中,那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他们得有多绝望啊!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基本上生存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今的生活环境,人们大概更能真实地体会到苦难被呈现出来的意义,特别是当它总被遮蔽的时候。人们大概也知道了,人应该保持对苦难的注视,无论好年头还是坏年头,都是个提醒。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够再次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曾有这样的记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面临的困难,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能看到上海卖菜的公司要上市,还能看到“XX康”工人高速路徒步回家……很多网友说,看故事的人都哭了,那故事里的人呢?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唐代诗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