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时尚女魔头”苏芒好心干坏事,惹网友暴怒攻击:没文化,还硬装

来源:葡萄谈心 2022-11-26 12:05:20

最近的苏芒,估计恼火得头大。


(资料图片)

她接二连三上热搜,而且还都是些不太好的事儿。

比如:迪奥秀场上,她就被别的女星裁出了照片,苏芒发的照片中有自己,然而其他女星发的照片,竟都没有她。

这就尴尬了,要知道以前,从来都只有她裁过别人的份,比如洪晃、章泽天都被她裁过,大家都说娱乐圈名利场,苏芒人走茶凉了。

再比如前不久,苏芒发了伊能静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照片,配文“终于陪你登上了你心中的久违的舞台”,言辞中亲密无间。

可实际上,配图中全是伊能静的背影,苏芒连一张和她的合影没有,伊能静的社交平台也根本没提到这一次的音乐节,满屏的尴尬,网友又说:“你使劲往上凑的姿势很难看”。

上面提的这两次,也许只是网友们的自嗨,在替苏芒尴尬。

但这一次热搜事件,估计苏芒自己都要替自己尴尬了,她紧赶着虚心道歉,言辞陈恳。

但网友完全不买账,评论区一堆愤怒讽刺,有网友说:“您没文化还硬装的样子真狼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要从最近火起来的热词“内卷”说起。

最近,苏芒参加了一档芒果台的职场新人真人秀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这档节目主要是以职场新人的角度,来帮助职场新人适应职场,获悉正确的职场法则。

节目邀请到的老板可是董明珠和张翰,老板们亲自考核培养新人,观众则可以从上帝视角,亲身感受董明珠的领导思维,可以说相当精彩,又十分有收获。

苏芒参加的这次活动,正是董明珠旗下实习生策划的一场品牌活动,他们邀请了三位女老板们:苏芒、张萌和奈雪创始人彭心,和董明珠坐在一起探讨“品质生活”。

在节目中,实习生说到现在年轻人职场压力,并提到了“内卷”这个词,在场的老板们都不太懂“内卷”的概念。

苏芒则十分自信地开始讲述自己的一套理论,她将“内卷”形容为网络语言,等同于她年轻时代“竞争压力大”的概念。

她进一步解释,说这种“竞争的压力”来自于“欲望”和“惰性”的差距:

“你们所有的苦恼只来自于这一个,就是欲望太高,然后惰性很强,如果你的目标很明确,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没有惰性。”

在苏芒看来,所有的迷茫困惑都没有那么难解决,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要配得上自己的目标和欲望。

这番话听起来真的没毛病,甚至还十分有道理,相信苏芒也是秉持着这一点信念,让自己坚守时尚集团近二十四年。

紧接着,她又在自己的微博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五百字,继续了她对“内卷”的竞争化阐述。

并且很贴心的,给刚出校门的新人们列出了三步贴心建议。

她说:

“职场不是运动场,从来没有单打独斗的胜利者,我很怕目标感差的员工,总是在意自己干了多少,加班了多久,比谁付出的更多,其实,所有的管理者的职责,都是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员工个人价值,需要提高的永远都是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产出。”

但就是这一番她自以为苦口婆心、良药苦口的劝导,引发了网友强大的愤怒和攻击,而这种愤怒表面上来看,是苏芒对“内卷”的错误化理解。

本质来说,则是苏芒并没有共情到年轻人真正的痛点。

在她的发言下,就有几个稍显平和的网友贴出了关于“内卷”的真实含义:

首先,内卷并不是网络语言,而是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指的是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会不断增加水稻种植的劳动投入,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进行不计效率的生产,劳动趋于内卷,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

通俗来说,就是同样的努力,得到的收获却少了,想得到相同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加倍努力,等同于东西数量没有变,你却需要更加努力了。

网友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老师让写一篇四千字的论文,本来你想写个五千到六千左右就够了,结果其他人都写了一万字,于是你也不得不写一万字来保证自己的论文看起来不会比其他人少太多。

这个举例十分贴切了,“内卷”一词之所以能火到“出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非常贴切地形容了现在一部分低欲望人群被迫努力的真相,大家感到了极度共鸣。

就像刚大结局的《小舍得》里一样,子悠家打鸡血似的努力,引得本不需要、既没欲望也没经济能力的米桃开始疯狂补课,这下一好,欢欢家本来崇尚快乐成长的,也开始为争得一个补课名额闹得鸡飞狗跳。

其实做这么多,大家都是为了争取一个进重点学校的名额,结果始终都不会变,总有人会进重点学校,但在内卷化的侵袭下,为进这个学校,他付出的努力反而加倍。

这些多余的努力,本不必要产生。

在“内卷化”这个概念下,大家其实感受到的是一种明明很努力,却又得不到相应回报、产生不了实际增长,无力又无可奈何的感受,而苏芒的这一番鼓励,却是在继续鼓励大家加倍努力,提高效率。

苏芒的这番鼓励,如果放在她“竞争压力大”的语境下,问题不大,十分中肯,但如果放在“内卷化”的语境下,则有制造焦虑,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嫌疑了,也难怪网友会如此愤怒。

苏芒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言论的失误,她为和现在年轻人产生代沟,为自己不能共情道歉,但网友们却完全无法接受,反而引起了新一轮的抨击。

也许这样的言论,由别人来说,大家的反应不会这么强烈。

但正因为她是苏芒,那个让大家颇有微词的苏芒,才会引起大众如此的“反感”。

纵横职场三十年,苏芒的确是个女强人,但围绕在苏芒身上的标签,除了“时尚集团女总裁”外,还有“秋裤芒”、“坐大腿”、“女魔头”、“没文化”、”倡导物欲“、”裁照片“、“黑伊能静”等等诸多事件。

哪怕单拎一个出来,都是十分不友好的事件,在此基础上,苏芒如今的发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完全加深了大家对她的不良影响。

在她的评论区,还有一个网友的评论在质疑苏芒,说她从来没有过对现状的反思和对自己幸存者偏差的认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认为这位网友说得很对,我看过很多苏芒的采访,也有了解关于她的成长经历,某种程度上,我认同苏芒确实不存在过如此深度的反思和认知。

但这并非源于她的自大和无知,而是来源于她的“简单”。

这里的“简单”并非指她单纯天真纯良,能够纵横职场三十年做到如今的地步,想必苏芒的能力和头脑并不简单。

我所指的“简单”是“一根筋”,是不会去反思和质疑,是“干就是了”的莽劲。

1994年,当时尚集团还只是个挤在四合院小房间里的雏形机构时,苏芒就加入其中,她一心想当个文字工作者,面试时洋洋洒洒写了十多页的文字,来比较内地和港台时尚杂志的区别,以及发展思路。

当老板吴泓问她“你想做什么”时,苏芒来了句“您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头几年职业生涯里,苏芒还真是什么都干过,生炉子、搬东西、院里失火去救火、催款、谈广告等,但就是不干编辑的事。

哪怕在她成为集团高管后,也是要听从分配,什么都要干的。

当时公司要她去给杂志拉广告,她还跟吴泓谈了个条件:要一直给杂志写作。

于是,她就拿着一份工资,干着两份活,一方面要和其他同事一起拉广告,给杂志增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内容创作。

这样的事,放在很多人身上,估计是觉得自己亏大发了,但苏芒真就“一根筋”做了。

她虽然从来没想过做销售,但是公司需要,就义不容辞地上了,毫不纠结。

她说:“我在25岁的时候已经定下这个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拒绝一切在杂志领域里面的工作,让我做什么都去做,让我学什么我都去学。”

能够在一家公司做满24年,本就不是件容易事,苏芒也说过自己会有离开的想法,但她转眼一想,就意识到去哪里都是一样,还得从头开始,于是就打消了“放弃”的念头。

她最多时,一天飞三个城市,一天见十个客户,可以连续三四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每天回家就念叨“累死了”、"累死了”,连她女儿都长耳茧,反问她:“你天天说死,怎么还没死啊”。

如果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劲头、心无杂念只是干,我想苏芒还真不一定能做到如今地步。

如此看来,苏芒在她的博文里分享的内容,还真是她职场30年的真切感受和体会,她就是那种一股脑儿努力,但还真有点实力和运气的人。

但也真的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

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不一样,苏芒能把工作当生活,那就有人需要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苏芒有心指导新人是好事,但全然从自我出发,何尝又不是一种固执。

也许她换种方式,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也保留对大家辛苦工作的共情,同时允许不同人不同生活追求和方式的存在。

而不是“一根筋”地鼓励大家都需要努力、都需要高效率、都需要高目标,或许她能得到的支持会更多。

毕竟对于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大家都知道需要努力,也确实在努力,大家需要的是多一点点的理解和共情。

所以啊,网友所说苏芒不懂共情是真,她“一根筋”也是真。

苏芒,长点心吧!

-

end

(不得不说一句,这次苏芒拍伊能静背影,主要是之前照片都没拍好,这次不敢拍正面了,伊能静后面有回复的哦~)

关键词: 洋洋洒洒 在此基础上 亲密无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