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观察:梁文道:奢华在我国走的太快了,教养已经快跟不上它了

来源:趣史录 2022-12-04 21:45:07

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大城市,处处充斥着奢华的气息。每一本顶尖的杂志都在试图讲述有关品位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想要告诉世人它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仿佛你穿上或戴上它,就可以迈入一个新的阶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这一代人成了离奢华最近的一代人。放在我国古代,一个普通农民不可能想象到皇帝的生活是怎样的,他大概还会觉得皇帝与自己的区别不过是皇帝拿着金锄头锄地罢了。

同样的在西方,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也无从见证那些所谓的贵族们的奢侈生活,一个贵族们无意打碎的瓷器就可能抵得上他们一年的收入。

然而,在今天,即使无法亲身经历,只要打开手机,随便打开一个社交类APP,就能轻松窥探到富人的生活。

比如我们只需要花上十分钟时间,就可以跟随B站的一个UP主,从内到外的参观北京郊外价值3.2个亿的中式豪宅。网上曾经有个玩笑,大概意思就是在手机上看的豪车豪宅多了,虽然自己还买不起车,但已经敢认为开BBC的人不过如此了。

什么叫遍地的奢华啊?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富豪,只要乘以14亿的人口基数,那都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

奢华已经离我们如此之近,那么我们应该拒绝去接受和推崇它吗?或者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让这个奢华的风气慢一慢吗?

就像梁文道先生认为的那样:奢华在我国走的太快了,教养已经快跟不上它了——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奢华,却也越来越没有教养?社会应该摒弃对奢华的无限追求,转而拥抱自我高贵的人格和性情。

对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至少在我国是这样。

推崇奢华本质上是一种阶级压迫

在旧社会,普通农民连饭都吃不起,地主和富人非但可以吃的饭,还能吃上肉,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这时候,长得胖就成了一种阶级划分的标志,农民阶级大多长得面黄肌瘦,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富贵相,是有钱的地主王侯。

然而,到了现代,这种最简单的阶级划分就没有用了。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至少在中国,每个人都能做到吃的好穿的好,光从外貌来看,很难区分一个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

这时候,有钱人就不乐意了,如果无法通过一些特征来表明自己的地位,那自己辛辛苦苦成为富人的意义何在?必须要有一个途径,能够帮助富人秀出自己的优越感,标榜自己的阶级属性,于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奢华应运而生。

古代地主

这里笔者给读者虚拟一个场景: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家在纽约的富太太,下班后,你赶去给自己身在贵族学校的孩子开家长会。

家长会期间,你和孩子同桌的家长相谈甚欢,那么你该如何判断这个家长是否与你身处同一阶级,是否值得你花费时间与之深交,在某天的午后约一杯下午茶,留作以后的一条人脉呢?毕竟,即使是贵族学校的家庭,也分三六九等。

直接问家庭收入的话在虚伪的西方世界显得太过不礼貌,太不政治正确。不必担心,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需要在对方起身的时候,观察一下对方随身携带的包包即可。

假如对方的包只是一个普通的香奈儿,而你所背的包是爱马仕铂金包,那毫无疑问,你们俩人不在同一阶级,家产悬殊至少在十倍以上,对方很难对你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助力,而对方也会自知差距不会尝试高攀,散会后你们俩人友好道别即可,不必再有交集。

你看,一个奢华的包包,轻松地划清了大家的阶级界限,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时间。要说几十万的包背起来一定比几百块的包舒服吗?或者那提升的一点点舒适感值得那么高的溢价吗?

笔者觉得未必,这个包起到的其实是标榜阶级的作用,换句话说,富人用几十万买了一张阶级名片。

前段时间,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做《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讲得就是纽约富人区用包划分阶级的“社交礼仪”。

对于马云、贝索斯、马斯克这些顶级富豪来说,他们站在那里,就是一张名片,自然无须用外物标榜自己的价值,而对于普通富豪来说,拥有一个奢华的包包就很有必要了。

与这些奢华的包具有类似属性的还有游艇、跑车、贵族运动等等,这些东西的存在本身无法给使用者提高太多满足感,就像米其林餐厅未必比农家饭更好吃更有营养一样。但富人为何愿意为这些东西买单,无非是看重其所带来的阶级属性罢了。

那些本身能买得起的,能够匹配这些奢侈品的富人也就罢了,那些没有钱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只为满足跨越阶层给自己带来的虚荣感,甚至不惜为此背负贷款的人,无疑是落了下乘了。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要是跟着推崇所谓的“轻奢”、“奢华”,不断给小红书等各类APP上炫富的博主点赞的话,岂不是中了消费主义的圈套,自己压迫自己?

最好的做法就是,你炫任你炫,我视而不见,没有了观众,炫富的演员们也就没了表演的动力,一个不推崇奢华的世界,也是对你我普通人最友好的世界。

什么是梁文道先生所认为的教养

很多读者一看到梁文道先生批判中国人,心中就不乐意了,自动带入了被批判的角色。

这里,笔者希望和读者一起探讨一下,梁文道先生批判的到底是哪一类人,他所认为的教养又是什么?

很显然,越来越奢华,说了不是我等普通人,而是那些吃尽了改革发展红利而率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引领了社会的奢华之风,拥有了他人无法企及的财富,却缺乏与之匹配的高尚人格。

就像一亿小目标的王首富,靠着国家政策和房地产的东风崛起,却公然和国家叫板,抢国家建设的项目。

贪国家推动改革开放的天功,认为能成为首富完全靠的是自己的个人能力,结果国家都没有发力,简简单单让银行催个款,王首富就从首富的位置上跌下来了。

梁文道先生所理解的教养,甘于谦虚、不钦慕奢华、力求品格善良,如此种种,但凡王首富理解了一点,也不至于干出吃国家的饭,砸国家的碗这样的事情。

梁文道先生批判那些追求奢华的人,并不是仇富,而是希望那些拥有更多发声渠道,拥有更多曝光率的富人们,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引领我们国家向一个积极和谐的方向发展。

我国和西方国家有本质上的不同,我国的富人们从成为富人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自觉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先富带动后富”,这是写在国家政策里的话。

14亿的人民的奋斗,国家政策的倾斜,一代改革的红利,共同托举出了国内这一批富人阶级。如果这些人非但不对社会作任何贡献,还反而带起炫富崇尚奢华的不正之风,这不是缺乏教养是什么呢?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奢华,却越来越没有教养?可能是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迷失了初心和梦想吧。

希望国内的某些富人们能拾起自己的教养,不要让我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使得阶级固化愈发严重,顶层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愈发割裂。

关键词: 国家政策 一个普通 社会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