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报资讯】“我们全家都没有阑尾!”作家余华的学生时代,承包了我一年的笑点

来源:淑的宝麻麻 2023-01-07 12:55:58

举杯祝贺那个无忧无虑的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奥·霍姆斯


【资料图】

如果有人问:“童年是什么?”

我想童年一定是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常听人互相诋毁时说:“你缺心眼、你们全家都缺心眼”。

然而,你绝没有听说过:“我没阑尾,我们全家都没有阑尾!”

没错,这便是大作家余华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说的话,这话不像是自嘲,更多的是对童年的留恋与追忆。

大作家余华的学生时代

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记忆最深的事情是父母将他和哥哥反锁在家里边。

那时,少年的余华经常趴在窗上欣赏外面的景色。

家住在二楼,放眼望去,是一片广阔的田野。

小时候的余华经常闯祸,常常需要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但是,这个地方又不太隐蔽。

成片的稻田成了余华的首选,每当他藏起来时,听到爸爸的脚步声临近,他会刻意嚎两嗓子、发出哭声,这哭声倒不是因为委屈,主要是给父亲释放一个信号:让他知道儿子的方位。

余华说:“要不然他找不到我,走过了以后我再哭,他就听不到了!”

常在田里躲,总有失手时。

“算计”再精明也会落空,父母要给别人动手术有时候也不来找他,还有几次他躺在田里睡着了,每当这时,他只好灰溜溜地自己回家。

见不到父母,兄弟俩便去医院看他们,余华和哥哥经常推门进去,看父亲动手术,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气不打一处来,愤愤地对他们说:“滚出去!”

小时候住宿条件有限,余华家里没有卫生间,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要路过太平间。

那时候的余华才十岁,基本每天晚上都会被失去亲人的哭声给吵醒,因此他很小的时候就练就了一项本领: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哭声。

有些哭声听起来让人很难受,但是余华说他一点都不害怕,夏天的时候还在天平间睡觉呢!

南方的夏天很热,中午睡在草席上,一觉醒来,身下的汗水能够留下一个人的体型。

精明的余华发现,太平间是个乘凉的好地方。

后来有一次,他在里边睡了个午觉,一点汗水都没有。

余华感叹,自己长大以后,读到了海涅的一首诗,里边的一句就是:“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他说:“读到这句诗的感受就是我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

作家的脑洞总是与常人不同,大作家余华的学生时代,承包了我全部的笑点。

余华:我们家已经没阑尾了!

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在外人看来,小时候余华生病了肯定不用跑医院看大夫,因为在家就把病给治好了。

可是,谈到这一点,他却有点哭笑不得。

这是一段悲惨的经历。

小时候余华不仅调皮捣蛋,还是个小戏精。

父亲有时候惩罚他,除了躲到田里,偶尔还装病,一边“演戏”给父母看,一边呻吟:“我快不行了。”

父亲摸他,他谎称发烧,被识破后,余华又说自己肚子疼。

有一次,父亲问他:“肚子哪儿疼?”

父亲边问边捏,捏到哪儿,余华就说哪儿疼。

父亲问他:“是不是先从胸口疼?“

余华说:“对!”

(余华不知道知道阑尾炎是先从胸口疼的)。

父亲信以为真,抬着余华就上了手术台。

躺在手术室,手脚被绑住,余华这才意识到:“这个玩笑开大了!”

他哀求父母,说自己现在不疼了,能不能让他下来?

很显然, 这个时候说真话,已经来不及了,哈哈哈!

当母亲给儿子注射完麻醉、当绝望中的余华即将失去意识时,他听到妈妈哀叹了一句:

孩子长大了不能当空军飞行员了!

圣贤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句话在余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例证。

余华说:“我的阑尾割掉了,我父亲的阑尾也是割掉的,我妈也被割掉了!”

主持人问:“那你哥哥的阑尾被切掉了吗?”

他笑着说:“也割掉了,我们家已经没阑尾了。”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家人啊……

父母对余华的“处置”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但是,他却说:“父母就是那个神奇的存在。”

父母健在的话,我们和死亡之间隔着一层垫子。当父母离开以后,我们就直接坐在了死亡上面。——马尔克斯

原来,在大作家眼里,父母就是那块“神奇”的垫子,替我们隔着生死。

高考落榜后的余华

余华说自己特别不喜欢每天看着别人张开的嘴巴,因为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但是,高考落榜后,余华还是由父母安排成为了一名牙医。

说起余华拔牙的经历,简直又是一桩让人令人捧腹的经历。

余华说他上班第一天就给人拔牙了。

当医生有这么草率吗?

原来,余华的师傅和师傅的师傅都没有上过医学院,而是妥妥的实践派,余华刚来,师傅就告诉他:“你看一遍,下一个就你干了。”

初次给人拔牙,余华还是有点紧张,但是,好在一点,牙科的病人主要都是农民,如果牙齿没到非拔不可的地步,他们是不舍得看医生的,余华说:“就算我不拔,那颗牙都要自己掉了。”

就这样,余华一干就是5年,拔下了一万颗牙。

后来,余华特别想去县文化馆,当时就想着,先从写小说开始吧!

可是没有写作基础,要怎么动笔呢?

说起这段经历,简直比拔牙还要狂野。

余华找了一本《人民文学》杂志,自个儿揣摩了一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大概看了两页,便对自己说:“好了,写吧!”

后来的评论家们都赞扬余华的语言简洁,他却笑着说“虽然我认识的汉字虽然不多,但是我认为写小说已经够了。”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我想,这便是风趣的余华、活生生的余华、人民的好作家。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良心写作、持续奉献优质好文!(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这个时候 无忧无虑 气不打一处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