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做》张颂文:“苦行僧”背后的辛酸经历
《狂飙》热播时,这个话题直接冲上了热搜榜第一。
连带着被网友讨论的,除了张颂文在剧中的传神演技,自然还有他成名之前的各种辛酸经历。
因为,这个年近50,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将近20年,才终于被观众所熟知的演员,早就活成了一个“符号”。
(资料图)
至于这个“符号”背后究竟有何含义,咱们还得从他籍籍无名时的那些“苦行僧”生活,细细说起。
一、草根出身,没有表演工作就认真生活
近两年,说起“草根明星”,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王宝强和岳云鹏,作为贫苦人家出身的名人,他们早年间经受的苦难,赚取了大众足够多的眼泪。
而同样是草根出身的张颂文,却鲜少在媒体面前提及,他生于农村,13岁丧母,16岁工作,23岁就辗转多个职业,还做过5年导游的丰富阅历。
张颂文最常跟大家提及的是,发生在24岁那年的故事。
当时,他随口跟同事说,自己想要做导演,但到了这个年纪,一切都只能瞎想。同事却一本正经地说,张艺谋28岁才开始学电影,你为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让原本打算认命的张颂文辞去工作,义无反顾地从家乡广东,踏上了远赴北京的追梦之旅。
自此,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就成了张颂文的心之所向,但普通人的追梦之旅,总是会伴随着一系列打击。
辞掉工作到了北京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想报考的导演专业三年才招一次生,而他去的那一年,此专业恰好停招。
于是,张颂文就报了一个表演培训班,改学每年都有招生名额的表演专业,没想到学了半年之后,还真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可惜,浓厚的兴趣并不能消弭自身的不足,他浓重的口音、偏矮的身高和平凡的长相,一度成为他表演路上的绊脚石。
即便是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后,老师还是会告诫张颂文:“四个月之内,普通话过不了一级乙等,就得自动退学。”
等到他含了无数颗石头,解决了口音问题,以为自己的表演事业终于要正式开启的时候,现实的打击再次接踵而至。
先是读书期间,没有一次被剧组选中,再是以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后的三年里,接连见了800多个剧组,却都被否定了。
最后,连在北京生活都成了问题,逼得他只能到菜市场买烂菜叶子,去偏远的郊区租住平房和当地的农民做邻居。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极为心酸的经历,张颂文提起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笑意。
他说,他并不觉得自己过得有多苦,相反,正是有了更为接地气的生活,他才能遇见那些最真实也最有故事的人群。
所以,在被娱乐圈“排斥”在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颂文并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就此放弃表演。
不被剧组看见,他就退居二线教表演;不能做主演,他就隐瞒身份做群演;实在没有跟表演相关的工作可做,他就认真生活。
从张颂文“苦行僧”般的生活经历中,我看到了人生最“治愈”的那一面——他坚信,生活经验的累积,会给一个演员的演艺生涯,提供大量的养分。
这也是为什么,当机会终于垂青张颂文时,哪怕只是一个配角,他也能让无数观众领略到他的演技。
二、用演技征服观众,终“大器晚成”
2016年,40岁的张颂文已经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了13年。
这一年,他出演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娄烨导演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另一部是一位新人导演的《西小河的夏天》。
那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演艺生涯将会迎来巨变。
但这两部电影接连斩获的奖项,还是让张颂文在2019年,成了一位在行业里“小有声名”的中年男演员。
而他的工作,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肉眼可见地增多,这其中,就包括之后那部让他彻底走红的《隐秘的角落》。
相关新闻